清代陶瓷史上有4位著名的督陶官,他們是IM电竞下载開窯先鋒臧應選、科技達人年希堯、全能冠軍唐英和低調網紅郎廷極。臧先生有花神杯,年先生有胭脂水,唐先生有洋彩,而郎先生呢?那自然是他的郎窯紅啊!
前不久在上海明軒出盡風頭的一件小花觚和一件小券缸,讓郎先生和他的紅再一次刷遍了IM电竞APP朋友圈。從不被人識的無款民窯,僅用了不到5年的功夫,就變成了今天的清瓷圈內的時尚話題,郎窯這個紅,我說了不算,但現在確實可以做一個第一階段概括性心路與門道的非官方小數據演示發佈了吧!
事兒要一樁一樁地說,從頭來吧。
跟如雷貫耳的後輩唐英相比,郎廷極的名字直到五年前還不為大家所識。但在清代歷史上,郎氏其實為顯赫望族,從晚明一直興旺到清光緒,賢達滿門。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有光緒壬寅年寫本《河北郎氏世譜》3冊,記載郎氏原為明朝武將,至六世郎熙載,歸降清朝,並改滿族姓氏牛胡魯哈拉。郎氏是一個注重內外兼修的文化世家,家族歷來重視族內子弟的文化教育,到了郎氏七世子孫,在家族文韜武略的家風影響下,子弟們開始建功立業,文聲武績令人側目,很快成為清朝漢軍中名宦巨族。最有名的,當屬郎廷極的那個堂兄弟郎廷佐,打敗了進攻長江的南明鄭成功軍,為清廷保住了漕運,也穩定了其江山,官拜至江南總督、兵部尚書。我們的本尊郎大人當然也不簡單,19歲便以門蔭授江寧府同知。他是個天然的藝術達人,能詩,工書畫,酷愛收藏鑒賞,並與同時代的呂學、華喦、羅牧、閔應銓等書畫大咖們交往密切,再加上「網羅法物供品藻,三千年內紛縱橫」的藝術修養,這位出自名門望族、風流倜儻的天之驕子很自然就收穫了康熙帝的格外恩寵與器重,在康熙帝六次南巡中,郎廷極居然得以接駕四次,其中兩次康熙四十二年(1703)與四十六年(1707)的接駕更獲賜御書。根據《江西通志》所載,康熙帝在1703年的第四次南巡時,就將「純一堂」這個堂號御賜給了時任浙藩的郎廷極,可見君臣情深,如此浩蕩皇恩,郎廷極忍不住將這堂號鈎摹懸諸廳事之余,還篆刻為私章,遇上好的字畫,統統鈐印,最後索性連瓷器都定制了這個名款,是顯擺還是嘚瑟?我看也是人之常情嘛!
到了康熙四十四年(1705),我們的朗大人由浙江布政使升到了江西巡撫,住南昌,直到康熙五十一年(1712)出任漕運總督,調駐江蘇淮安。也就是在他擔任江西巡撫的八年間,誕生了神秘的、卻又膾炙人口的郎窯瓷。可是好事者發現,郎窯瓷其實並不見於正史記載,包括《景德鎮陶錄》、《陶說》、《南窯筆記》等權威陶瓷論著均無描述,甚至在郎氏墓誌銘、傳記及所撰文集當中皆無提及。郎窯的聲名鵲起,最初卻是從郎先生的朋友圈里傳出來的。
原文:IM电竞集团官方郎廷極和他的紅(二)
爾後,郎窯紅還受到了乾隆爺的背書和加持,再後來,連歐美的收藏大咖們都趨之若鶩,我們看到陳列在大英博物館專館中的大維德爵士珍品,整箱整櫃的都是郎窯紅;美國史上最牛的大財閥摩根氏,身後收藏的1800余件瓷器,被盡數變賣,卻僅剩下一件郎窯紅膽瓶,現陳列在紐約的摩根圖書館。的確,到了晚清民國時期,郎窯紅在古董商的圈子里已經被奉為傳說中的神品,日本人與歐美人也大肆重金搜購,並在古董店與拍賣會上爆炒。但因為三無緣故,能準確被辨認為真郎窯紅的瓷器其實早已經被淹沒在海量的後仿品之中。
對郎窯的研究,其實一直在學術圈中小範圍內進行著。著名史學家童書業先生早在1947年與1948年分別發表了《郎窯考》、《郎窯再考》;上海博物館的陸明華先生於1996年發表《郎窯及其作品研究 - 新資料的發現與啓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林業強先生於2003年發表《郎廷極 - 康熙晚期的江西巡撫及有關之御窯廠產品》、於2005年發表《漢軍三人及其單色釉瓷器》;最新的專題研究,則是黃清華先生於2011年在正觀堂與保利博物館主辦的《延薰秀色-康熙瓷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色》展覽圖錄中發表的《郎窯與康熙官窯關係考釋》,這些研究考證,已經基本勾勒出了郎窯的身世,但要從眾多傳世品中找出對應的瓷器,談何容易!怎麼從寶石紅、牛血紅、霽紅里找出郎窯紅?依照文獻與考據,真正的郎窯紅,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依循郎廷極本人嗜古慕古的追求,真正郎窯紅的造型和釉色特點應該模仿永樂宣德器,並且惟肖惟妙。」
如此一來,故宮的那件穿帶壺很自然就入選啦,因為仿到能瞞過乾隆爺的水平,不正是朗大人的追求嗎?正觀堂《迤邐形色-十七世紀單色釉特展》中,也特意展出了一組紅釉器,其中一件小碗,可直接追溯其現藏台北故宮的宣德窯母本,故也可歸入正經郎窯紅之列。以小碗與穿帶壺的釉質和釉色特點為基礎的話,華盛頓國家藝術畫廊珍藏的這件花觚也可順利入選了。甘醇蒼鬱、斑駁古艷,還必須有氣泡與開片,諸位紅迷們,看明白了嗎?
原文:郎廷極和他的紅(三)
郎窯紅無款,這一直是個讓所有人覺得遺憾而又不安的事實。但款字並非判斷是否官窯的唯一標準,至少在康熙二十年臧應選督燒出第一批正式的帶款康熙官窯之前,入宮的瓷器大部分都是無款的。直到乾隆二年,內務府清查庫藏瓷器時,“八月初一日太監高玉傳旨著將庫貯康熙年號、雍正年號所有瓷器數目查明具奏,另查得”康熙年分無款琢器一千三百二十三件,無款圓器四千五百一十件。” 到了乾隆仍有近6000件無款康熙瓷器在庫,那麼康熙本朝時的無款官窯瓷數量肯定不會少。问题来了。。。。。郎窯紅到底算不算官窯呢?
如果按照林業強先生與陸明華先生的考證,只有带“纯一堂”款字的瓷器才能算是真正的郎窑瓷,而郎廷極為康熙宮廷督燒的真正官窯作品,應該是那批專門為慶祝康熙帝六十大壽(康熙五十二年,即1713年)燒造的賀壽瓷,能擔此重任,這也是朗大人深沐皇寵的另一個體現。這一組官窯瓷器不但紋樣設計主題鮮明獨特,而且款字寫法一致,可以從大量的傳世品中仔細辨認出來。下面兩件為正觀堂藏品,就是這類賀壽御瓷的代表作。
郎窯與這批賀壽御製官窯又是什麼關係呢?我認為郎廷極的督燒,分為兩部分:1.帶康熙官窯款的祝壽瓷與帶康熙款或寄託款的仿明代瓷(主要任務)。2.帶「純一堂」款或無款的私家訂製仿古瓷(興之所至)。第一類瓷器乃是入宮的正官窯,除祝寿瓷外,也都能從館藏品中找到對應的作品,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北京故宮珍藏的十餘件康熙仿成化鬥彩雞缸杯,有署康熙本朝官窯款,也有成化寄託款;第二類則屬於郎大人的私房菜,絕大部分流通於朋友圈,所以郎粉們描述的郎窯,都是這組精仿的十分高超的作品,如「描金五爪雙龍酒杯」、「青花白地盤」、「脫胎極薄白碗」等。但這些記載里既沒有提到款字的事,也沒有提到紅釉瓷。那麼,郎窯紅聲名鵲起的事,的確有點兒耐人尋味,值得繼續研究。無論如何,“政治余閑程藝事”的郎大人,掌握著景德鎮最好的資源與技術,所以無論是入宮的祝壽瓷,還是私家的仿古瓷,都一樣品質絕佳,從這個角度考慮,所有的郎窯瓷都應該是正官窯的品質。
郎窯仿的宣德鮮紅器,應該是仿古瓷中最成功的作品,不止乾隆皇帝都看走了眼,在上世紀前期歐美的中國瓷器收藏狂熱中,郎窯紅也是被奉為神寳的名品。1924年倫敦出版了大名鼎鼎的陶瓷學者何卜生(R.L.Hobson)的經典著作 - 晚期中國瓷器,裡面著重介紹了郎窯紅,並附彩圖一張,足見郎窯紅的地位。
大英博物館另藏有一件十分罕有的宣德刻款鮮紅釉小水呈,由何卜生於1923年在倫敦出版,我也找到了一件明顯是完全刻復版的郎窯小水呈。
看完了郎窯紅的前半生,再來看看郎窯紅的顏值究竟能多少錢吧。1941年紐約的古董大腕盧芹齋舉辦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中國藝術展銷會,無數絕世珍寶露出,轟動一時,其中的一件郎窯紅渣斗,賣了150美金。對!就是 150 美金。。。76年之後的杭州西泠,也賣出了一件郎窯紅小渣斗,成交 37950 美金,也就是大約當年的 250倍。當時的 150 美金,是個什麼水平?看看同場賣出的一件康熙釉里紅搖鈴尊,也只是賣了 300 美金, 但是 70年之後的香港佳士得,它賣了 152 萬美金,是大約當年的 5000 倍。歲月靜好,但並不是所有的等待都能收穫同等的美好。真的嗎?OR。。。。。還是我們的審美和價值觀早就改變了?
讀到這裡,如果你還覺得郎先生很模糊,那麼有先見之明的人們早就開始動手了。實際上,除了燒得一手好瓷器外,郎大人的學問也是大大的好,他在山東當官時,看到當地民間兇悍的喝酒之風,就寫了一本情理兼備、妙趣橫生的《勝飲編》。這部酒文化的經典之作,竟然博引了232部古代文獻和500余首古詩,將中國悠久的酒文化用禮德、良辰、美景、怡人、樂事娓娓道來,最後強調飲酒的大意境之美,讓我們看到了郎廷極這位身在官場、憂國憂民的儒家學士浪漫而又富有情趣的一面。這位熱愛生活、充滿生趣的時尚紳士,當然在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意趣相投的藝術家,清初的名畫家呂學就是其中一位。出於對郎大人的欽佩之情,他充當了隨身記錄員,他為郎大人畫的《郎廷極行樂圖卷》,現藏青島博物館,成為研究郎廷極的重要資料。郎先生上次比較露全臉的時候,是在去年北京東正拍賣的春拍上,呂學的另一幅手卷 - 《漁樵耕讀》以1092萬人民幣的高價成交,上面不但有超長親筆題跋,還有純一堂的鈐印。這張最初來自日本的手卷,我也曾失之交臂,沒想到4年後居然以近8倍的價格賣出!細看郎先生流連于中國傳統文人最為神往的山川自然美景中,那種高遠修潔的意境實在是令人嚮往。(吐一下槽!為什麼總是書畫比瓷器貴?)
而就在今年北京的春拍季中,一貫像霧像雨又像花的郎先生突然又露崢嶸,居然躲在項聖謨的二喬後面偷看北京嘉德春拍場上的滾滾紅塵,小友機靈,早早就給我咬耳朵,打槍的不要,悄悄拿下! 結果是我連回神的機會都沒有,二喬就歸了心狠手辣的方外高人,實際上,兩朵花之上的那堂郎大人的題字,才是賣點吧!郎大人似乎對項聖謨情有獨鐘,上海博物館藏的項聖謨《胥樵遺墨》冊中也附有郎氏翰墨和「純一堂」、「振鷺」的鈐印。
郎先生和他的紅,真是康熙朝的一朵奇葩,並且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如果清代官窯瓷器的傑出成就是來自康雍乾三位盛世皇帝的強大意願,那麼艷如殘陽的郎窯紅,也是郎廷極個人才學品味追求的結晶。欲識其瓷,先識其人。看看大英博物館與大都會櫃子裡的那些紅,就知道郎廷極和他的紅的故事,還有很多。已經買了郎紅的人,緣分啊!請抓緊繼續買,還沒買的人,先看看我這篇文章吧,還不想買的人,我們其實就隔著一個世界,那就是。。。審美。
(全文完)
文/泽
关注微信公众号:金牌讲解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条评论
此浩蕩皇恩,郎廷極忍不住將這堂號鈎摹懸諸廳事之余,還篆刻為私章,遇上好的字畫,統統鈐印,最後索性連瓷器都定制了這個名款,是顯擺還是嘚瑟?我看也是人之常情嘛! 到了康熙四十四年(1705),我們的朗大人由浙江布政使升到了江西巡